中国电动车网 - 电动车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国内资讯 | 企业新闻 | 国际动态 | 政策法规 | 专家资讯 | 电动车营销 | 营销管理 | 技术交流 | 名企名人名品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专家资讯 > 电力设备每周观察:欧盟若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双反影响几何
4.biz | 商业搜索

电力设备每周观察:欧盟若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双反影响几何

信息来源:diandongche.biz   时间: 2023-10-01  浏览次数:3

  核心观点
  1)中国车企在欧电动车市占率8.4%,且主要由欧资背景车企贡献,中资市占率仅0.4%;2)中国是欧洲车企主要出口国,相互制约较大;3)同样车型在国内售价显著低于在欧售价,不符合倾销定义;4)欧盟从启动调查到终裁需一年以上,短期无影响;长期看会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而决定措施有效期。5)同时我们认为调查范围由车延伸至电池的可能性也较小。
  摘要: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9 月13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我们认为双反调查对国内电动车影响有限。
  1)中国车企在欧电动车市占率较低。2022/23 年1-7 月我国车企在欧洲电车销量为14.4、13.3 万辆,市占率6.1%、8.4%(不含特斯拉),主要由欧资背景车企贡献,该类车企基本具备欧洲产能,预计受双反影响较小;中资品牌出口主力在东南亚市场,今年在欧市占率仅0.4%,不会对欧洲销量形成冲击。
  Tesla 上海工厂对欧洲出口量有限,预计今年出口约7 万台;且并非集团属于中国就是中国出口,仍有部分产销是由欧洲本土工厂承担,预计1-7 月国内出口欧洲电车仅15万辆,影响有限。
  2)中国是欧洲车企的主要出口国,相互制约较大。2022 年中国进口车销量4.3 万辆,同比+44%,其中德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主要出口国,此前德国反对启动双反正是出于自身对中国大幅出口的互利。
  3)当前售价难以判定是倾销,同样车型在国内售价显著低于在欧售价,不符合倾销定义。
  复盘欧洲光伏“双反”调查,以签订最低价格承诺协议结尾,中国企业竞争力凸显,“双反”最终黯然收场
  1)流程时间长,影响滞后,欧洲光伏双反流程持续15 个月,以此推断电动车进程来说若9-10 月欧盟正式启动调查(先反倾销、再反补贴),则预计临时调查结果和初裁措施将在2024 年6-7 月发布,最终调查结果和终裁措施将在2024 年12 月-2025 年1月发布。
  2)短期来看欧洲“双反”影响光伏产品需求,加剧光伏产品价格下跌趋势,导致企业经营承压。长期来看,“双反”迫使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改善工艺,推动了我国光伏产业降本进程。
  3)“双反”加快国内政策出台,促进国内光伏下游发展;光伏厂商主要通过海外建厂、开拓新市场和深耕国内市场。
  4)欧盟也会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而决定措施有效期,参照对光伏电池板的双反措施,终裁提高关税仅为期2 年(通常是5 年),并在二次诉讼终裁时仅延长18 个月至2018年9 月,到期后选择结束措施,推断到电动车长期或许也有缓机。
  欧盟对动力电池启动双反调查的可能性很小。
  1)国内电池厂在欧洲市占率超过40%,定点逻辑下车企切换供应商需要2 年以上验证周期,对应供应紧张和巨额赔偿。
  2)国内电池厂在欧洲规划产能超过360GWh,其中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投产,能够通过启用欧洲本土工厂的方式进行规避。
  3)欧洲没有成熟的电池产业链,不具备保护本土企业的逻辑投资建议:本月组合我们分别在光伏、电动车、风电板块选择宁德时代、钧达股份、阳光电源、泰胜风能、东方电缆;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好东方电气、日月股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福莱特、东方电缆、科达利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电动车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