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时15时许,泰兴市公安交警大队城北中队值班电话突然响起,传来报警人急促的声音,其驾驶的电动车在泰兴济川大桥北侧被同向行驶的电动车撞了,现在人受伤车受损,而肇事电动车却向北逃跑了。

接警后,城北中队交警迅速赶赴现场发现,肇事现场只有一辆倒地的电动车和受伤的戴某,现场了解到只知道肇事的是一辆电动车,其他情况都不知道。虽然受伤者没有什么大碍及电动车车损不大,但肇事者对受伤的人不理不问,驾车逃逸情况十分恶劣。
侦查民警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展开侦查工作。由于当事人对肇事人及车的情况知之甚少,给侦查带来很大难度。侦破此案只能利用科技手段,值班交警调阅事发时段的现场监控发现,肇事者驾驶的是一辆黑色二轮电动车,由于肇事人戴着头盔和口罩,人脸识别系统发挥不了作用;电动车车牌由于太小,不能有效识别,而侦查人员得到的唯一线索是坐在电动车后一个女人模糊的人脸图像,给侦破带来难度,看来只有另谋他策。

侦办民警调整思路,从肇事者来路和去处想办法,由于肇事者去向乡村地区,而乡村地区地大监控覆盖面少,所以只能从来处着手。侦查人员放弃休息,连夜调阅监控,经过几个小时战斗,发现肇事者是从本市隆兴小区出来的,可偌大的小区,近十几幢楼房、几百户人家,靠一张模糊的图像来找人无疑是大海捞针。关键时刻,科技来助力,侦办人员利用大数据功能,将唯一的图像输入数据库,比对找出几百张与图像面容相似的人图片,侦查人员逐一比对、鉴别,又梳理出十几张图像,再输入数据库,进行比对,终于找出了这个女人一个月前在政服中心办事的图像。
功夫不负有心人,侦查人员露出开心的笑容,刻不容缓立即赶赴隆兴小区,拿出图像到小区让保安确认,保安只知道此人是小区曾经的租户,其他情况不清楚。侦查人员没有放弃,认为此人租住在这里,此时人、车应该在家,就先到小区的电动车库找肇事车辆。

果不其然,在某幢楼楼下找到并确认了肇事车辆,但不确定肇事者住在哪一层哪一户,现在一户一户地去敲门来核实肯定不切合实际。于是,侦查人员问能遇到的住户,看是否认识此图像上的人。住户们虽然不认识,但肯定他们住的楼层没有这个人。范围进一步缩小,侦查人员充满信心,分工合作,分别到几个楼层查找,最终到晚上十点,肇事人终于被找到并且承认了肇事事实。
叶玮 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