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ind金融终端 移动APP
北京时间3月15日上午11点20分,特斯拉在加州Hawthorne的设计中心举行新车Model Y发布会。
全系共4个版本,售价3.9-6万美元之间(约26-40.3万元人民币),续航里程370-480千米,最早2020年开始交付。
先上干货:
1. 续航及售价信息:基础版(230英里)3.9万美元;长续航版(300英里)4.7万美元;四驱版(280英里)5.1万美元;高性能版(280英里)6万美元。续航为EPA标准,换算成国内NEDC标准会更高。
2. 外观:几乎和Model 3同款车头,风挡面积更大,类似Model X。风阻系数0.23,长宽高数据没有说,预计会在Model 3的基础上各增加10%。
3. 内饰:中控和Model 3一样,没有仪表盘,没有HUD;座椅布局采用2+3+2的方式,7座。
4. Model Y采用了Model 3的平台,Model Y和Model 3有75%的通用件。作为一款SUV,Model Y尺寸比Model 3大10%,成本高10%。
5. 交付时间:长续航版、四驱版、高性能版2020年第3季度交付,基础版2021年第1季度交付。
看完上面参数,很多人觉得既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Model Y就是Model 3的亲哥哥,是一辆SUV版的Model 3。
外观上,Model Y比Model 3大了一圈,同时也拥有与Mode3一样的全景玻璃天窗,并且配备自动辅助驾驶功能(ADAS)。马斯克称,今年晚些时候Model Y可以完成完全自动驾驶。车内同样是分外眼熟,Model 3 标志性的无仪表盘、15 英寸全触屏、轻体量的中控台、隐藏式空调出风口。
马斯克曾在推特上公开表示 Model Y 有 75% 部件与 Model 3 通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续航里程方面,因为(同等车长尺寸下)SUV 会比轿车更重、更高、风阻更大,Model Y 的续航理应比同电池的 Model 3 稍短。这在同电池的 Model X 与 Model S 续航对比中已经有所体现。其实即便对于汽油车,配备相同动力系统的前提下,同尺寸的 SUV 也会比轿车跑得更慢、油耗更高。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Model Y 的几个版本相比 Model 3 并非一致性的下降。考虑到 Model Y 的底盘基础(尤其是电池组)很大可能与 Model 3 通用,这或许是由于特斯拉对于 Model Y 的软件优化所致。就在 Model Y 发布前夕,特斯拉刚刚表示 Model 3 可经软件优化稍稍提升性能。
除了发布新车外,马斯克还透露,在充电桩建设方面,特斯拉正在建立全球超级充电桩网络。目前修建速度还比较慢,原因是希望铺设V3版本的超级充电桩。现在在中国的充电桩还不是很多,未来会在中国铺设更多充电桩,让中国车主出行更方便。
马斯克称,特斯拉的最终目的是加速转换称可持续交通工具的进程。过去特斯拉电动车共计少排放了400万吨二氧化碳。这对于二氧化碳排放贡献很大。
马斯克还表示了对中国超级工厂的信心,并称:“将生产供应中国市场的Model 3以及Model Y。”
去年全年特斯拉营收214.6亿美元,其中69.3%来自美国,8.2%来自中国。尤其是面对美国市场的乏力,中国市场就是特斯拉主要的“增长催化剂”。
国内电动车市场生变?
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特斯拉年报显示,2018年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17.57亿美元,比2017年下降了15.4%,成为特斯拉降幅最大的区域市场,在华业务营收占比也从2017年的17%,跌至2018年的8%。
对于特斯拉此前降价又涨价的行为,分析人士认为,无论降价还是涨价,本质上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特斯拉的到来,也对国内现有的电动车格局形成冲击。无论是长安汽车(000625)、吉利汽车、上汽集团(600104)、比亚迪等传统车企,还是蔚来、拜腾、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都将迎来挑战。特别是即将在中国生产的 SUV Model Y,在特斯拉产品矩阵中担负着走量任务,将直接对新造车企业造成压力。
车和家CEO李想,就把特斯拉的入华看成是目前国内“自吹自擂”的电动车品牌的威胁,李想直言国内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虚假”宣传,还表示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国内电动车“好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与李想的谨慎悲观看法不同的是,特斯拉在中国的头号门徒蔚来汽车CEO李斌在谈及此次特斯拉降价时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特斯拉此次大幅降价,主要来自中国厂商的压力。”李斌同时坚称蔚来汽车不会降价,“降价只会影响蔚来汽车的品牌价值。”
哪些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中金公司认为Model 3的国产及Model Y上市将为产业链上零部件企业带来投资机会。建议关注轻量化铝压铸件、内外饰等方面的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机会。
其报告认为,特斯拉本土化,现有零部件供应企业大概率会继续沿用。据特斯拉规划,上海工厂总产能将达50万台,其中一期产能25万台,中金公司预计19年年底周产量爬坡至3000台。目前距离投产仅不到1年时间,而留给零部件供应商的开发时间更短。对于部分运输不经济的大件,如内饰件及铝压铸件,预计特斯拉也会加大本土化采购,因此现有供应链上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拥有量价齐升的机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Wind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